旅行-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但出門旅遊最怕就是在當地出現腹痛、腹瀉等俗稱水土不服的現象,醫學上稱之為「旅行者腹瀉」,其定義為24小時內排出3次或3次以上未成型糞便,且伴有一種或多種以上症狀。如:噁心、嘔吐、腹部絞痛、發燒、或便中帶血。如無法立即就醫,可補充水份、電解質,避吃奶類、乳製品。
  
旅行者腹瀉是由糞口傳染所造成的疾病,為接觸到受污染食物或水造成,污染源主要是細菌感染所致。最常見病源菌是大腸桿菌(E.coli)、其次是沙門桿菌(Salmonella)、志賀桿菌(Shigella);也有因寄生蟲感染(如腸梨形鞭毛蟲、痢疾阿米巴),或病毒感染所致(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
  
少數人則因時差、壓力、飲食改變等而造成免疫力下降所致。較易發生旅行者腹瀉旅遊地點主要是衛生條件較差國家,如亞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但其他地區亦會發生。
  
大多數「旅行者腹瀉」症狀有其限度,約持續3至4天,通常不需特別治療即可痊癒,但也有10%的人會拖至一星期以上也未見好轉。若患者腹瀉帶血、發高燒,症狀嚴重則須立即求醫。此外,男女發生率差不多,小孩症狀通常較大人嚴重。
  
若旅行中發生腹瀉,最好方式當然是儘速就醫。但往往旅遊途中就醫不便,因此若症狀輕微,可適度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市面上有口服電解質液及電解質錠劑可泡水服用(可於出發前即準備),若一時找不到,可用加溫開水稀釋過的運動飲料、蘇打水、果汁替代。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可吃一些高澱粉食物,如土司、馬鈴薯、蘇打餅或不油膩的鹹餅乾,並避免服用奶類、乳製品。
  
除了體液補充外,短期急性腹瀉可使用高領土和果膠的懸浮液(Kaolin & Pectin)能吸附水分、毒素和細菌,並使糞便成形。抗蠕動劑,如Loperamide,雖能有效緩解腹瀉,但也可能使細菌更易停留於腸道內,尤其當出現血便或發燒情況下,故非經醫生診斷不建議自行使用。鉍鹽除了能降低腹瀉頻率,同時也有抗菌作用。

抗生素經驗療法,對於持續腹瀉且伴隨發燒症狀時有其必要性,使用前皆需醫生處方,切莫自行購買使用以避免衍生出抗藥性問題。
  
旅行者腹瀉多是細菌感染所致,日常預防勝過藥物治療,提供一些小技巧給民眾參考:
1. 勿飲生水或未煮沸水,並改喝瓶裝水,瓶裝需確認平口封裝是否完整
2. 勿用生水刷牙或漱口,尤其當口腔或牙齦有傷口時
3. 避免使用來源不明冰塊或冰品
4. 慎選熟食且不隨便吃路邊攤食物
5. 吃水果需要選擇自行削皮
6. 避免食用未殺菌過的牛奶和乳製品
7. 預防性服用益生菌能有效改變腸道菌叢生態,減緩腹瀉發生
8. 常洗手,有些景點需脫鞋參觀,因此穿鞋後記得洗過手再用餐,避免因手接觸到鞋子後用餐

出遊當然希望能有快樂的旅程,因此謹記上述幾點來避免發生水土不服的情形就顯得非常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藥師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