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her_299.jpg

最近在故宮有個【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是吉米很喜歡的藝術家之一,吉米喜歡的藝術家有像是高第、達利、艾雪等等,他們的作品總是能讓人看著看著就進入到一個奇幻世界,艾雪是版畫家,觀賞艾雪的畫作時,吉米總是被作品中的視覺之謎吸引,艾雪運用高超且技術卓越的版畫技術,將平面的版畫製作成有3D的立體感,而且創造演繹出許許多多複雜奇幻的變形結構,看似正常,但確又不可能在真實世界出現,顛覆了自然的原理,看看上方的畫作【上下階梯】,可以一直往上走也可以一直往下走,而且無限迴圈、永無止境,而且雖然艾雪並不是數學家,但作品卻能融入了許多數學原理,而讓許多數學家讚嘆不已,是【藝術裡的數學,也是數學裡的藝術】,是一個需要【花腦筋】的畫展喔!這展覽吉米真的非常喜歡!推薦給大家!趕緊來看看吉米的介紹!

這展覽是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一樓一直展出到6/2,建議一定要把握時間來參觀一下
展出時間:9:00-17:00
展覽官網:http://escher-tw.mediasphere.com.tw/
電話:02-66308388 

Escher_002.jpg

 

★艾雪及展覽簡介

其實艾雪是現代荷蘭版畫藝術家,活躍於義大利、瑞士、比利時與荷蘭地區的60年間,也正好是歐洲歷史上充滿混亂與革命的時代,這次展覽的所有愛雪作品都來自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該館之艾雪作品皆由紐約藝術收藏家查爾斯‧克萊莫與家族慷慨捐贈。這展覽並不是以年份來區分,而是以艾雪經典作品的豐富風格與多元題材的主題來區分,包含:自然與科學探索、人物描繪、精湛的版畫技巧、傳說與宗教─聖經故事、旅行南歐的風景畫、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六個主題,其中吉米最喜歡的部分就是【自然與科學探索】與【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這兩個主題可以感受到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風格震撼,所以吉米就先從這兩個主題來介紹!

Escher_023.jpg

 

 

★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

這個主題是吉米最喜歡的主題,運用各式各樣的變形與交錯,創造出魔幻般的視覺幻象,似真似假,看起來自然正常,但確又在真實世界不可能發生,會讓頭腦陷入思考漩渦,出不來!哈哈!真的超讚!甚至有教授在鹽就是如何創作出這些交錯的幾何圖形,並拍成影片喔!

Escher_248.jpg

 

《變形(二)》(Metamorphosis II, 1939):艾雪曾兩次造訪西班牙阿罕布拉宮(Recuerdos de la Alhambra),被摩爾人(Moors)設計的鑲嵌圖案與其規律性深深吸引,1936年他與妻子於阿罕布拉宮日夜臨摹鑲嵌圖案,並將這些圖版帶回家鑽研。1937年,艾雪完成了作品大綱,並創作出第一幅《變形一》(Metamorphosis I;1937),然而他對此作並不滿意,因此又埋首於週期性圖形分割的研究,此後艾雪陸續創作出《日與夜》(Day and Night;1938)、《循環》(Cycle;1938),並越來越能掌握繪製變形的技巧。1939年起,艾雪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製作此幅作品,作品由20塊木刻版所印成,長度達3公尺,是艾雪創作中最長的作品。無論是順向由左至右、或者逆向由右至左觀賞,同樣有著令人驚豔之處。

內容共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由文字與圖形組成,以英文單字「變形」(Metamorphosis)為開端,而後轉為由「變形』所組成的文字方框。
第二階段以幾何圖形與動物圖騰為創作元素,六角形轉化為蜥蜴後再回到六角形,而後變為蜂巢,蜂巢中的幼蟲又再變為蜜蜂,接著一連串迅速的造型變化從蝴蝶、魚、飛鳥、帆船、魚、馬,馬又忽然幻化為空中翱翔的黑鳥,最後回歸單純的三角形。 第三階段則由圖形、動物與建築物組成,三角形變為黑鳥、鴿子再回到正方體,正方體開始轉變成建築物、演化成方格棋盤,然後變成黑白方格,最後又回到文字方框,簡化成最初的「變形」。

Escher_249.jpg

 

因為長度太長,吉米用錄影的給大家看 

  

 

《白天與黑夜》(Day and Night, 1938):此幅版畫是艾雪至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自1938年推出至1960年為止,總共銷售出262幅。1937年艾雪的畫風轉變,創作題材不再侷限於風景及人物,他開始嘗試變形。在此畫作中,他巧妙利用黑與白的方形田地,將造型漸變為翱翔空中的飛鳥:右邊的田地變為飛翔於夜空的白鳥;左邊的田地則變為飛翔於白晝的黑鳥,由左到右為白晝到黑夜的逐步過渡。

Escher_268.jpg

 

來看看破解影片 

  

 

《循環》(Cycle, 1938):此為艾雪第一幅大尺寸的蝕刻版畫,作品中的小矮人從上方的門口出現,順著樓梯往下走,到了樓梯下方,卻又消失轉變為幾何圖形。仔細觀察底部圖案變化,可以清楚瞭解小矮人是如何由幾何圖形變化而成,艾雪同樣運用了變形的原理,將幾何圖形轉變為人物。底部的圖騰可分為三個對稱軸,小矮人分別於三頭相會、三足相遇、三膝相碰,每個圖案旋轉120度後就可進行複製,小矮人則隨著旋轉複製改變顏色。

Escher_311.jpg

 

破解影片

 

 

《瞭望台》(Belvedere, 1958):艾雪在創作此幅畫作草稿時,曾將它命名為《鬼屋》,但作品完成後卻一點也感覺不出詭譎氣氛,因此更名為《瞭望台》。艾雪在此幅作品中巧妙地運用瑞士結晶學家路易斯‧亞伯特‧內克(Louis Albert Necke, 1786-1861)於1832年所提出的「內克方塊」(Necker cube)──即利用立方體不同連接點所創造出的「不可能立方體」。作品中坐在樓梯旁研究立方體的男子,即為艾雪說明這幅畫作中會利用錯視原理的線索,當觀者細看觀景台樓梯前的柱子後,就會發現原本在觀景台前方的柱子連接點居然在後方,而後方柱子的連接點卻在前方,在現實生活中這個不可能存在的建築透過錯視效果讓觀眾信以為真,就像艾雪利用這幅作品與觀眾玩「錯視」的心理遊戲一般。

Escher_292.jpg

 

《上下階梯》(Ascending and Descending;1960):描繪著一個特別的建築體,屋頂被一圈封閉的樓梯圍住,樓梯上有群僧侶正繞著階梯走,好似每天到了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有一部分的人就會以順時鐘的方向往樓梯上走,而另一部分的人則朝逆時鐘的方向前進,這個樓梯就像一個無止盡的迷宮,一旦進去就無法出來。艾雪在此幅作品中運用潘洛斯父子(Roger Penrose,1931- & Lionel Penrose,1898-1972)於1958年2月於《心理學雜誌》提出的「潘洛斯階梯」(Penrose stairs),它是一個不論向上或是向下皆無限循環的階梯,這個階梯也正利用錯視的原理,讓觀者無法找到最高點與最低點。在現實生活中這個階梯當然不可能存在,因為每個物體都可以找到最高點與最低點,但艾雪卻發揮其想像力的詮釋與縝密的計算將潘洛斯階梯巧妙運用在作品之中,讓建築作品「合理化」。

Escher_298.jpg

 

放大特寫給大家看一下!超厲害的

Escher_299.jpg

 

《瀑布》(Waterfall, 1961):1958年2月潘洛斯父子(Roger Penrose,1931- & Lionel Penrose,1898-1972)於《心理學雜誌》發表了「不可能的三杆」(即「潘洛斯三角形」(Penrose triangle)),利用錯視的原理創造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三角形。艾雪成功地將這不可能的三杆安插於建築柱體上,讓建築物看似合理卻又蘊藏著不合邏輯之處,觀者只需仔細觀察,便可窺知其中奧妙。另一項巧妙之處,是其創造流動的水由下往上流,再由瀑布的方式落下,讓水車可不停地循環運行。艾雪曾於雜誌中提到:「這是一張透視圖,每個部份都代表著一個獨特的三度空間,這些三角形線條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互相連接,當觀者眼睛捕捉到線條時,便看到物體距離感的改變。」結合不同空間的錯置,讓艾雪的作品充滿著神秘的謎語。

Escher_296.jpg

 

《天與水(二)》(Sky and Water II, 1938):受到阿罕布拉宮(Recuerdos de la Alhambra)鑲嵌壁畫的影響,艾雪開始閱讀數學與結晶學的相關文章,以彌補科學知識的不足,為了更加了解平面空間填充的創作方式,他曾於球體上雕刻魚,以認識魚體反覆循環與變形的可能性。艾雪於1958年《規則劃分的平面》一書中提出兩個觀點:「反覆」(Repetition)與「增生」(Multiplication)。此幅作品就運用了這兩個觀點,由作品中央水平線切割,向上黑鳥由輪廓勾勒漸漸轉變為塊面圖案,越往上黑鳥的形體細節越漸清晰;向下白魚則由一開始簡單的線條漸變為複雜且寫實的圖騰。

Escher_262.jpg

破解影片

  

 

《發展(二)》(Development II, 1939):在一連串週期性圖形分割試驗後,艾雪整理出三種規則:「轉換」(translation)、「軸心分裂」(axes)、「滑動反射」(glide reflection)。1937年開始,艾雪利用相同圖形製作變形,但至1955年他轉為思考相似圖形透過連續變形達到無限的可能性。此幅作品即為艾雪早期應用「相似但非相同」的圖形進行變形的創作,正中心點依螺旋弧線向外擴為圓形,先轉變為六角形、最後再變為蜥蜴。

Escher_288.jpg

破解影片

 

 

《日與月》(Sun and Moon, 1948):此幅作品為套色木刻版畫,製作上其實並不容易,共運用了四版木刻版,呈現紅、黃、黑、綠四種顏色。正中央三隻白鳥交會處為太陽之源,光芒從中間放射狀散出,表現出白天的景象;而綠色的鳥則代表了黑夜,仔細觀察黑夜可發現月亮與星星的圖騰,艾雪巧妙的利用了平面規則分割,創造出晝夜共存的世界。

Escher_284.jpg

 

《蜥蜴》(Reptiles, 1943):在此幅畫作中,艾雪混淆了平面與立體的界線,並在紙張上呈現平面轉化成立體的效果。作品中可看到平面規則分割,紙張上的蜥蜴由六角形演變,蜥蜴有三組對稱軸:三頭相會、三足相遇、三膝相碰,每個圖案旋轉120度後就可進行複製。平面蜥蜴由紙張中慢慢爬出轉為立體,最後又再爬回紙張,成為一個循環,曾有觀者向艾雪表達,這是一幅帶有強烈「輪迴轉生」象徵性的作品,具體的表達了生與死循環的過程;艾雪則回答每個人都有自我詮釋圖像的想法。

Escher_270.jpg

 

《畫手》(Drawing Hands, 1948):「繪畫是人們在平面的紙張上呈現出立體的空間」,艾雪認為這是矛盾的,因此從《蜥蜴》(Reptiles;1943)中可看見艾雪模糊二元與三元界線的企圖心。此幅作品也是,藝術家正在畫紙上繪出自己的另一隻手,手是立體的,但衣服的袖口卻是平面的。艾雪最擅長的,就是利用這種矛盾製造趣味性。

Escher_274.jpg

 

《蜷曲》(Curl-up;1951):是艾雪因好奇輪子的發明,而運用想像力繪製出的一幅作品。他發現某些昆蟲身體可蜷曲成輪子般的形狀,因此作品正中央有4隻艾雪稱之為「小卷獸」(Curl-up creature)的生物,牠有著人類的腳與昆蟲的身體,利用昆蟲能夠蜷曲身體的特性,一步步轉化為一個輪子,並依輪子的方式滾動前進。艾雪結合對於人類發明輪子的好奇心與對大自然細膩觀察的天性,創造出如此奇特的生物,這幅作品再次讓觀眾看到艾雪異於常人的思考與想像力。

Escher_307.jpg

 

《相對論》(Relativity;1953):由三個不同的世界所構築,利用三角形三個重心方向相互垂直的特性,作品中人物共可分為三組,每組人相互獨立生活在其所處的空間。 第一組人:作品上方有兩個人,一個在下樓,另一個則正在上樓,兩人看似可以在中間相遇,但實際上兩人所處的空間並不相同,因此在現實中是無法遇到對方的。依重力特性,可看出第一組上樓梯的那個人與在花園用餐的人所處的空間是相同的,他爬上樓梯後經過長廊就可到達花園。 第二組人:作品右下方正要進門的那個人與作品右上方在另一個花園散步的一對情侶所處的空間是相同的,如果他爬上樓梯經過長廊就可到達花園與情侶相遇。 第三組人:作品下方有個人正在上樓,他可依樓梯向上走到作品中央的那座花園,也可右轉往另一個樓梯到達作品右上方的塔樓。 此幅作品至今仍深受大眾喜好,艾雪將三個不同世界融合的概念曾被運用在電影及影集中。1986年電影《魔王迷宮》運用此幅畫作樓梯的元素,讓電影中的女主角在不同空間的樓梯中來回穿梭;2010年美國影集《13號倉庫》同樣也以此幅作品為基礎,讓影集中的主角們必須帶著特殊眼鏡才能穿過這奇特的樓梯。

Escher_301.jpg

 

★自然與科學探索

這主題是吉米第二喜愛的主題,艾雪生長在科學新知爆炸的年代,也因此許多作品也融入了科學的概念,真的非常厲害!

Escher_027.jpg

 

【版畫畫廊】(Print Gallery, 1956)艾雪曾兩度造訪鄰近義大利西西里島的馬爾他共和國(Republic of Malta),停留時間雖都不到一天,卻深深著迷於當地生動的建築結構,當他以在馬爾他之旅所創作的版畫《森格萊阿》(Senglea;1935)完成《陽台》(Balcony;1945)後,又再度取材該地風景創作出《版畫畫廊》(Print Gallery;1956)。作品左邊可看到一位年輕人正在畫廊裡欣賞畫作,然而這幅畫其實隱藏著艾雪創造的一個騙局,畫作中右方建築物底部有畫廊的入口,畫廊裡正在舉辦畫展,看似正在欣賞畫作的年輕人,其實正站在他所觀看的那幅畫作之中!原草圖中畫廊其實不明顯,為了凸顯畫廊,艾雪運用了膨脹放大的效果將畫廊放大256倍,同時也利用無限延伸的理論,將畫廊由左向右延伸變大。艾雪本人非常喜歡這幅作品,曾多次於書信中向朋友解釋此幅畫作:「……這幅畫作透過循環排列以及球面突起效果,產生一種既無開始也無結束的畫面。我故意選擇了連續的物體來變化,例如畫廊中的一排畫、或是小鎮的一排房子,如果不是這樣,觀眾就難以理解我創作此幅作品的意圖。」

Escher_032.jpg

 

【陽台】(Balcony, 1945):艾雪於1935年乘貨船遊歷位於地中海的馬爾他共和國(Republic of Malta),深受該地的建築群結構所吸引,10年後他依據當時所繪的馬爾他建築素描,創作出這幅畫作。畫中的建築物皆為虛構,而正中央的陽台則放大四倍,彷彿像透過放大鏡般看著畫作中的陽台,深具立體感。艾雪創作前繪製了相關的草圖,原本五樓的陽台並不明顯,且每個樓層的陽台距離相等,但最終作品完成時,五樓陽台則變形並擠壓其他樓層的陽台。在《艾雪的版畫藝術》一書中艾雪自述:「當紙張看起來平整之時,作品中間凸起的地方可視為錯視的一種。」為了呈現錯視,艾雪在繪製草圖之初,即將作品分割成許多正方形,然後再將位於中心的正方形之邊線變形成曲線,且連結成一個圓,所以圓心周圍會產生膨脹,而部分邊緣則被壓縮,如此造就出作品中央凸起放大的效果。

Escher_030.jpg

 

《群星》(Stars, 1948):艾雪最後20年生涯深受結晶學理論的影響,著迷於結晶體的規律性,創作中追求秩序與規則,他曾說:「我用版畫創作為這個美好秩序的世界做見證。」艾雪曾與地質學教授的哥哥B. G .Escher討論礦物結晶學與規則多面體。此幅畫作中,許多如繁星般的多面體,是艾雪運用柏拉圖立體(Platonic solids)的元素,將四面體、八面體等立方體堆疊,創作出多面體多元的風貌。作品正中央的框架即由三個八面體組成,艾雪原先選擇將猴子放入其中,但幾經考慮後,他決定將動物改為變色龍,兩隻變色龍的腳與尾巴緊抓住框架,好似牠們試圖旋轉空間。正中央的框架旁點綴著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等組合成的立方體,就像藝術家想傳達宇宙中的秩序與美好。

Escher_034.jpg

 

《三個球體(二)》(Three Spheres II, 1946):艾雪自1934年開始以反射為創作主題,透過物理反射的原理,可將兩個甚至三個不同的空間合而為一,使其同時出現於一個空間平面上。畫中三個大小相同球體,代表著不同的材質與意涵,最右邊的球體由裝滿水的玻璃製成,可清楚的反射或放大桌子的結構;如鏡面般的中間球體,一方面反射出艾雪坐於桌前創作此幅作品的畫面,另一方面也反射出其身處的空間;左邊的球體由金屬製成,相較於其他兩個球體,其表面反射出亮面與暗面。畫作中的三個球體反射出不同的三個面向,亦呈現出艾雪創作環境的光線與空間。

Escher_054.jpg

 

《三個世界》(Three Worlds, 1955):畫作中可見天空的倒影、水面的落葉與水底中的魚,為三個不同空間的融合。這幅作品描繪出秋天的景色,是艾雪回到荷蘭後的創作,他說:「當時我走在巴倫(Baarn)森林中的一座小橋上,我眼前出現這個景色,於是我回家立刻把它畫出來。」艾雪利用水作為反射鏡面,架構出三個不同的世界,漂浮的樹葉點綴著水面的景色,交錯的樹幹顯現出陸地的存在,優游的魚兒則代表著水底下的世界,這三個空間在藝術家的描繪下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變成一幅有著濃濃秋意的畫作。

Escher_062.jpg

 

《畫廊》(Gallery, 1946)美柔汀:作品運用交點透視法(Linear perspective,或稱為直線透視法)創造無限延伸的隧道,運用上下左右四個牆面創造出更多樣化的空間世界,每面牆都點綴一隻波斯人鳥,造型源於艾雪岳父自俄羅斯買回的贈禮。在此共通點下,每面牆又各自代表不同的世界,下方為宇宙的樣貌,其餘三方則為不同的星球表面,中間無止盡的隧道,可推測為天頂或是地平線,藉由隧道的聯結,則將四個不同的空間同時呈現於單一平面中。

Escher_079.jpg

 

《莫比烏斯帶(一)》(Möbius Strip I, 1961):將一條緞帶旋轉半圈後,再黏貼兩邊,即形成數學上著名的「莫比烏斯帶」(Möbius strip或稱Möbius band),此幾何現象是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August Ferdinand Möbius,1790-1868)於1858年發現,屬於拓樸幾何學(Topology)的一種。艾雪於1946年創作的《騎士》(Horseman;1946)、1956年創作的《天鵝》(Swans;1956)皆運用莫比烏斯帶的原理,但他本人當時其實並不清楚這個數學理論,直到1960年一位英國數學教授向艾雪提起了莫比烏斯帶的理論,在這位教授的建議下,艾雪創作出此幅畫作。作品中的綠色線條,像是一條蛇正咬著另一條蛇的尾巴,三條蛇互相咬著對方,形成了一個循環,仔細看三條蛇都是連在一起的,如果將帶子拉開,就會看到一個有兩個半圈的帶子,與無限的符號(∞)非常相像。

Escher_066.jpg

 

《騎士》(Horseman;1946):運用莫比烏斯帶的原理,但他本人當時其實並不清楚這個數學理論

Escher_064.jpg

 

【宿命(失序的世界)】:運用了許多交錯的幾何圖形來創作

Escher_075.jpg

 

【蝴蝶】:畫作中有蝴蝶與飛蛾,漸漸變小而交錯融合再一起!

Escher_077.jpg 

 

 

★人物描繪

這部分有自畫像及對家人的描繪

Escher_084.jpg

 

《自畫像》(Self-Portrait, 1929):艾雪於1924年至1934年定居羅馬,此幅自畫像是其定居羅馬時期所做的自我描繪。

Escher_101.jpg

 

《遭遇》(Encounter, 1944):此幅作品《遭遇》非常具有故事性!畫面構成自上方的牆面開始,由象徵悲觀的黑色人物與代表樂觀的白色人物所組成,兩種人物的鑲嵌為規則性的圖形分割,牆面中的人物漸漸地沿著作品中央的圓弧行走,最後於畫面正前方相遇。作品印刷之時,由於畫中的人物與當時荷蘭非常受歡迎的首相科萊恩(Hendrikus Colijn,1869-1944)非常相似,因此藝術商對販售此作再三猶豫,但艾雪表示創作時並無此意圖。

Escher_105.jpg

 

《天長地久不相離》(Bond of Union, 1956):此幅作品受到小說《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的啟發,故事主角飲用特殊的隱身藥劑後身體變透明,於是他會用繃帶纏繞自己的頭部。艾雪創作時,即把繃帶纏繞頭部的概念帶入作品,將原先的故事內容轉化為男女關係,以男女互相纏繞象徵永恆與合而為一。

Escher_107.jpg

 

★版畫的製作

艾雪的版畫不只是版畫,還融入了科學新知、數學、錯視,這些可是要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在印出來,思考邏輯必須要非常清晰才行!真的是令人佩服萬分! 

Escher_109.jpg

 

現場有一件版畫的製作過程給大家參考!這作品是【外殼】

Escher_179.jpg

Escher_180.jpg 

 

首先用鉛筆與粉筆畫出手稿

Escher_181.jpg

 

接著用多塊木板科出不同顏色或花紋的木刻版

Escher_183.jpg Escher_184.jpg Escher_185.jpg  Escher_189.jpg

Escher_188.jpg 

 

最後在印成這樣的成品,是不是很厲害呢?而且不同的木刻版還要對得很精準耶!

Escher_179.jpg

 

艾雪也有在製作商店的LOGO,像這是餐廳的標誌設計喔!而且還有中文名稱

Escher_141.jpg

Escher_142.jpg

 

這是給朋友的新年賀卡!

Escher_145.jpg

Escher_146.jpg

 

另外製作風景版畫是要先手繪草稿的,像這作品是【阿馬爾菲海岸】

Escher_157.jpg

 

接下的版畫成品

Escher_159.jpg

Escher_160.jpg

 

★傳說與宗教-聖經故事

另外艾雪也是有繪製聖經故事版畫的喔! 

Escher_190.jpg

 

《創世紀第二天》(The Second Day of the Creation (The Division of the Waters), 1925):1924年艾雪旅居羅馬,創作了一系列以《聖經》〈創世紀〉(Genesis)為題材的版畫作品,1926年於羅馬木刻版畫家協會畫廊展出,獲得許多好評,系列作品中的《創世紀第二天》深受觀眾喜愛,當時曾賣出好幾刷。

Escher_199.jpg

 

《創世紀第六天》(The Sixth Day of the Creation, 1926):《創世紀第六天》是依據《聖經》創世紀的故事描繪而來,上帝於創世紀第六天時造人,1926年此幅作品與其他艾雪創作之《創世紀》(Genesis)系列作品一同於羅馬木刻版畫家協會畫廊展出,獲得好評。

Escher_205.jpg

 

★旅行南歐的風景畫

旅行南歐的風景畫作,後來很多這些畫作都被用來當成之後創作像是【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的元素之一喔!

Escher_213.jpg

 

《戈里亞諾西科利‧阿布魯佐》(Goriano Sicoli, Abruzzi, 1929):艾雪版畫技巧的學習始於中學時期,為了使作品更容易複印,他在南歐旅遊時便開始學習石版畫。此幅作品為艾雪創作的第一幅石版畫作品,作品描繪他在義大利阿布魯齊(Abruzzo)旅遊時途經的一個小鎮。

Escher_224.jpg

 

★艾雪畫作中的秘密

艾雪畫作融入了許多錯視,真的會讓人就【陷入其中、出不來】 ,而且像是電影【全面啟動】就運用了艾雪所使用的【上下樓梯】的錯視原理!真的看電影【全面啟動】時也常讓吉米的腦子【出不來】

Escher_317.jpg

 

現場有模擬出【上下樓梯】場景

Escher_313.jpg

 

地面觀看時是像這樣

Escher_314.jpg

 

但現實生活中也許在某個俯瞰角度是真的可能產生無限循環的階梯!

Escher_315.jpg

 

另外艾雪的作品也可說是【藝術中的數學、數學中的藝術】,因為他的作品裡真的融入了許多數學原理!而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許志農教授團隊還專言破解其中奧妙,並拍成影片,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喔!

Escher_318.jpg

 

 

★總結

整體來說,吉米覺得這 【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真的超值得一逛,吉米有貼出來的只是一小部分,現場的畫作共展出了152件作品,收穫真的滿滿滿!而且不用出國就可看到真跡!真的是很不錯!像之前吉米為了看達利的真跡,還千里迢迢的到西班牙巴塞隆納近郊的達利美術館才能看到!而這次艾雪有152件真跡在故宮展覽,還有中文導覽!一定要來看一下的啦!推薦給大家喔!

【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
展出地點:故宮圖書文獻大樓一樓
展出時間:9:00-17:00
官網:http://escher-tw.mediasphere.com.tw/
電話:02-66308388

贈票活動:另外,吉米真的很愛這展覽,所以只要在4/15前在此篇文章按讚並在文章下方留下一句你對這展覽的看法及email(通知得獎用),吉米就會從裡面抽出六位得獎者,每位贈送兩張艾雪展門票喔!(4/17公告得獎者)

 

Escher_022.jpg

 

★基本資訊

故宮真是古今藝術的寶殿

Escher_004.jpg

 

沿路都有指標,沿著指標走即可

Escher_005.jpg

 

是在側邊的圖書文獻大樓一樓喔!

Escher_008.jpg

 

入口有售票處

Escher_010.jpg

 

每日展覽時間是9:00-17:00,一般票價是280元!各種票價如下圖!

Escher_011.jpg

 

個人語音導覽就是租一台導覽機,然後看著畫作上的編號,按下編號就可播放

Escher_013.jpg

 

定時導覽就是有專人講解,也是有一台可以聽講解的耳機,不過就是真人解說這樣!

Escher_012.jpg

 

艾雪的生平年表

Escher_018.jpg

Escher_019.jpg

Escher_020.jpg

Escher_021.jpg

吉米是參加專人解說,感謝老師的講解!

Escher_322.jpg

 

★商品區

看完展覽,當然商品區是一定要的啦! 

Escher_323.jpg 

Escher_328.jpg

 

有各式各樣跟艾雪作品有關的商品喔!

Escher_324.jpg Escher_325.jpg 

Escher_330.jpg

 

用3D眼鏡看艾雪作品!更是震撼!

Escher_326.jpg   

 

另外展覽是不能拍照的,除非有事先申請!吉米是有經過申請的喔!不過若是想更深入了解!可以買下圖中銀色的那本的導覽書冊喔!一本NT250!

Escher_331.jpg

 

贈票活動:另外,吉米真的很愛這展覽,所以只要在4/15前在此篇文章按讚並在文章下方留下一句你對這展覽的看法及email(通知得獎用),吉米就會從裡面抽出六位得獎者,每位贈送兩張艾雪展門票喔!(4/17公告得獎者)

得獎公告:#2 #13 #20 #37 #41 #44

arrow
arrow

    藥師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