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澳門可能會忽略到聖堂一遊,聖堂是與修道院毗鄰的,規模僅次於當年的聖保祿教堂,即現今的大三巴牌坊,因此聖堂也稱為「三巴仔」,個人覺得聖堂也是蠻漂亮的,但是入口處不好找,容易忽略,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個,結果第二次來澳門才來這裡啦。
聖若瑟修院,一稱天主教「少林寺」,因為這座修道院專門培育赴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傳道的神職人員,可謂春風化雨,對澳門成為聖名之城影響頗大。為耶穌會會士於1728年取得現址,經過三十年經營,院舍陸續落成,毗連的聖若瑟教堂(聖堂)於1746年興建,1758年落成。雖然聖堂跟聖若瑟修院是連在一起的,但是入口處卻不一樣,聖若瑟修院的入口是在河東圖書館旁,而且是不能進去的,若是沒有注意到入口處不一樣,來到崗頂看到聖若瑟修院的門關著,會以為當日關閉而錯過聖堂這個景點。
請注意,要到聖堂要從三巴仔橫街進入,請看下方Google地圖。
教堂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必須在三巴仔橫街進入)
修道院不對外開放
地址:三巴仔橫街
查詢電話:(853) 8399 6699
第二次來澳門,就是要補完上次沒去的世界遺產,當然一定要找到三巴仔橫街啦!
其實走再三八仔橫街上,有看到聖堂在哪裡嗎?就是那麼不起眼,所以很多人都錯過喔!不過,越難得到的就更要得到,一定要找到她!右前方一大堆摩托車停的地方就是入口處!
這就是平常書上可以看到的照片,若是在外面街道按"圖"索驥,一定找不到。不過也因為這樣,這裡的遊客並不是很多,可以在這裡慢慢仔細欣賞,而不會有人打擾。修院及聖堂屬巴洛克風格。正面有三個入口,主堂平面成拉丁十字型,長軸長27米,短軸長16米,長軸兩端分別為入口前廳及主祭壇。教堂正立面為一雄渾的牆體,寬24.6米,高19米,大致分為上下、左右各三部份,頂層兩邊為對稱之鐘塔,塔頂為琉璃瓦頂,其左鐘塔三個窗洞放有大銅鐘,左邊鐘塔正面窗亦有一銅鐘,以及一小門通往天台,童鐘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由意籍著名鑄造家卑他利華建造。中間山花中有一耶穌會會徽雕飾。
感覺很漂亮,雖然難找,不過看到這麼漂亮,也心滿意足啦!是極度華美的巴洛克風格建築!
祭壇供放其主保(聖若瑟)像,裝飾甚多,其中四個拱頂形成一四邊內彎之正方形空間。
右下方寫著[聖母使胎無染原罪]
教堂內右方祭壇的聖方濟各.沙勿略像。
這裡的特色還有一個就是這裡有聖方濟各.沙勿略 (Francisco Xavier) 的手肱骨,他是首位到遠東傳教的耶穌會士,被譽為東方宗徒。
聖方濟各.沙勿略 (Francisco Xavier) 的手肱骨,並不是保存在路環的聖方濟各堂內喔!已移來此處供奉!
正中央就是聖方濟各.沙勿略 (Francisco Xavier) 的手肱骨!
正中央上方的羅馬式穹窿封頂,穹窿直徑為12.5米,頂部高度為19米,開有三環各16個窗戶,其中最高一環為假窗,另兩環才具有透風及採光功能,穹頂內側為白色,中間是黃色的IHS耶穌會會徽。這天花板的設計讓整個教堂灑滿均勻且明亮的光線。
入口處有四肢螺旋狀圓柱。是兩組四枝腰纏金葉的旋柱最具特色,柱頭則以破山花形式收結。而與之呼應的是入口前廳中四枝支撐二樓唱詩台,來自原聖方濟各修道院的木製盤旋柱。
入口處的大理石浮雕。
另一面入口處的大理石浮雕。
門口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牌子。
逛完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可到附近的福隆新街一帶閒逛。這裡又稱為「紅窗門」,以整條街道的兩層高建築物紅色門窗為標記,極具特色。福隆新街建築群是澳門保存得最完整的中國青樓建築群,是青樓文化的唯一「化石」,更是昔日最繁盛的商業中心之一,見證了澳門開埠幾百年的歷史變遷。現今則成為旅遊點,手信店林立,吸引不少旅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