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來這裡沒開門,第二次來澳門總算可以進來一看究竟啦!民政總署大樓座落在澳門繁華的心臟地帶,遠在1584年,她以中式庭院的造型與大家見面,又名「議事亭」,顧名思義就是政府議事的地方,後來搖身一變成為具葡萄牙風格的大樓,一切市政事宜在這裡進行,數百載不變。
大樓最初是一座磚石結構並且帶有圍牆的中式庭院。一七八四年修建了一座兩層高的新大樓,屬巴洛克式建築。因年久失修,並經歷了颱風的重創後,於一八七六年重修,被注入了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在此後的數十年,大樓亦受到颱風及白蟻不同程度的損壞,多次進行修繕,直至一九四零年大修後,大樓及其外牆的面貌一直保持至今。
這座兩層高的建築物,還有畫廊及圖書館,登時加入文化氣質而充滿活力。畫廊牆身以白色為主調,讓參觀者有一種寧靜安逸的感覺。每年12月舉行的「全澳書畫聯展」,堪稱澳門藝壇重要展覽,讓這座市政機構更具書卷味。位於民政總署大樓二樓,並已於1929年啟用,現由澳門文化局管轄;是為澳門中央圖書館前身外,也是服務時間最長和館藏價值較高圖書館之一。圖書館的設計是參照葡萄牙瑪弗拉修道院圖書館(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作為藍本,具有葡萄牙布拉干薩王朝若翰五世時代的古典風格;圖書館特別收藏17世紀至1950年代葡萄牙在非洲及遠東的古籍。大家總有著各種理由到訪,因此民政總署大樓是最貼近市民生活的文物建築。
現時民政總署大樓逢星期六及日下午3時至4時35分,安排兩場免費導賞服務 (每場45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由導賞員帶領到訪者參觀大樓,詳細介紹大樓建築特式、歷史變遷、石刻雕飾等。
地址:新馬路163號
查詢電話:(853) 2833 7676
免費導賞服務查詢電話:(853) 8394 3783 / 8898 6410
進入民政總署大樓後就是一個大廳,拱洞之上有一幅木製半弧形的條幅,條幅最上一行寫著葡萄牙文「Cidade do Nome de Deus, não ha outra mais leal.(意謂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以紀念葡萄牙國王若翰四世表彰澳門在西班牙統治葡萄牙期間對葡萄牙皇國的忠誠而賜予的稱號。
紀念葡萄牙亞維士皇朝莉娜皇后(Rainha Dona Leonor)創立仁慈堂(Santa Casa de Misericórdia)的雕像,該石雕於1833年仁慈堂大樓的教堂被拆毀時移送及鑲嵌至民政總署大樓之內。
民政總署的中庭花園!有一個噴水池在中央!花園的噴泉建於一九三九年,噴泉石壁頂部雕刻著葡萄牙盾徽。
園內立有兩個石球,一個刻著葡萄牙盾徽,另一個是環形球體,象徵葡萄牙的地理大發現。
由大門兩側向花園延伸的墻面裝飾著來自葡萄牙的青瓷磚,烘托出十八世紀葡萄牙莊園的氛圍。
還有葡萄牙風格藍白磁磚拼成的澳門地圖喔!
澳門港口圖!
此外,還置立著兩尊半身的石雕塑像,一尊是葡萄牙偉大詩人賈梅士,其所“著的《葡國魂》聞名於世;另一尊是教育家若奧 · 迪奧士,以紀念由市政廳管理市立學校的年代。
有空可以進來坐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