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廟前地是葡萄牙人最早登陸澳門的地方,正是中葡文化融合的起點。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媽。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一開始可以先搭計程車到港務局下車。也可以搭公車啦!這裡有公車站牌!
媽閣廟前的葡式碎石與媽閣廟中式設計成強烈對比,正好體現中西交融的特徵,因此不要放過拍張照片紀念。
進入廟內,可以求支籤、買道平安符,以及欣賞遍佈廟內的石刻。大小石刻是幾百年間文人雅士留下的題詞,粗略統計有30多處。這是一進大門即會經過的拱門。
這是石殿旁的大殿,又稱正覺禪林,旁邊入口處上方有寫著正覺禪林,此殿1998年曾發生大火,後政府於2004年2月按原貌重建完成。
大殿外超大柱香,媽閣廟算是澳門最大歷史最優久之廟宇,每年大年初一信徒們都凌晨就來排隊,搶著要插頭炷香。
大殿外面有一吊掛大型線香的地方,地上都是香灰,這地方的左方還有一塊有400年歷史,刻有古代海船圖的「洋船石」。
![MACAU_2_198](https://pic.pimg.tw/drugs/1581048195-1032475245.jpg)
石殿及大殿中間可進入循着山麓的石階小徑,拾級而上,即可抵達建於巉岩巨石間、就石窟鑿成的弘仁殿。殿內四壁,雕刻着海魔神將,色彩斑斕,中央供奉天后。自弘仁殿至觀音閣,沿着山崖有不少石刻,或為名流政要詠題,或為騷人墨客遣興,楷草篆隸,諸體俱備。觀音閣位於廟之最高處,供奉觀音菩薩。
與媽閣廟遙遙相對的海事博物館,是在媽閣廟正門口右方,以生動活潑的方法展現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繫,還闡述了中國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歷史。這裡陳列了十多艘葡萄牙傳統船隻、中式帆船、內港魚欄等模型,展現昔日澳門漁民生活,反映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繫。
媽閣廟左方為媽閣斜巷,俗稱「萬里長城」,但既無長城之長,也無長城之雄,眼見的與一般街道無異。原來當年葡萄牙人在澳門築起城牆,現今已被拆毀,早就了無痕跡。
進入媽閣斜巷往上走即可見到一座1874年建成充滿阿拉伯風情的建築物,當年是兵營,由印度來澳的摩爾士兵駐守,現稱港務局大樓,俗稱「水師廠」,名稱來自清朝時人們對海軍的慣稱。這幢兩層高的建築,最大特色是外牆柱窗為穆斯林式穹頂,整個迴廊被伊斯蘭式尖拱環繞,配合通花圍欄,甚具阿拉伯的建築風格。
2009.01.01-03 澳門自由行三日遊行程(下面連結都可以點)
Day 1:早上高雄出發→抵達澳門→威尼斯人放行李(1F)→龍環葡韻→氹仔街道→官也街→新好利咖啡餅店→威尼斯人CHECK IN(房間篇)→漁人碼頭→賈梅士葡國餐廳→星際酒店→永利酒店水舞噴泉秀
Day 2:威尼斯人早餐→威尼斯人拍攝白天外觀(外觀篇)→搭免費接駁車至港澳碼頭→米高梅酒店→永利酒店水舞噴泉秀→澳門歷史城區→媽閣廟→港務局大樓→亞婆井前地→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崗頂劇院→聖若瑟修院及聖堂→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盛記白粥→民政總署大樓→議事亭前地→仁慈堂大樓→玫瑰堂→大堂→檸檬車露→盧家大屋→大三巴→太陽劇團 ZAIA→威尼斯人美食街貢多拉船→威尼斯人夜景拍攝